道家武功本来以阴柔为主,九阴极盛,乃成为灾。黄裳所以名之为《九阴真经》,原有【阴阳不调,即成为灾之意】。这《九阴真经》的总旨阐述【阴阳互济、阴阳调和的至理】,纠正道家但重阴柔的缺失,【比之真经中所载的功夫更深了一层】。——————很明显 九阴真经总纲之外的功夫都有缺陷 阴阳互济的至理才更深一层 周伯通到死也没见过九阴总纲 更无法理解阴阳互济 一辈子在柔空打转。 他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,猛地里豁然贯通,【领会了武学中阴阳互济的至理】,忍不住仰天长笑。这一番大笑,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、继往开来的大宗师。他以自悟的拳理、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《九阳真经》中所载相生相克的内功相发明,创出了辉映后世、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。————张三丰早就自己悟出阴阳互济至理了 不知道比周伯通甚至黄裳高明多少。 第一,【在《神雕》及《倚天》小说中,《九阴真经》的宗旨极重阴柔,是老子的道家之学;《九阳真经》的宗旨是阴阳调和及互济,纠正道家之偏】 不管是九阴还是周伯通的武功都还在极重阴柔的道家里面打转。九阴总纲的阴阳互济深了一层不过就是阴柔更少了一点罢了。 第二,【可是恩师当年蒙觉远祖师传授真经之时,年纪太小,又全然不会武功,觉远祖师也非有意传授,只是任意所之,说些给他听,因之本门武功总尚有缺陷。恩师心想于《九阳真经》既所知不全,难道自己便创制不出?他每年闭关苦思,便是想【自开一派武学】,与世间所传的各门各派武功全然不同】 从这里看出,张三丰清楚自己的武功还有缺陷,达不到九阳的高度。想要创一门武理达到九阳高度的武功。 第三,【少林派累积千年,方得达成这等绝技,决非一蹴而至,就算是绝顶聪明之人,也没法自创】 张三丰绝对不是狂妄自大的人,他明白少林武学的博大精深。 第四,【同时闭关参究的一门“太极功”也已深明精奥,从此武当一派定可在武林中大放异彩,当不输于天竺达摩东传的少林派武功】 有自知之明的张三丰认为太极功不输于少林千锤百炼的绝技。 第五,【张无忌突然之间领悟:“这是以慢打快、以静制动的上乘武学,想不到世间竟会有如此高明的功夫。”他武功本就极高,一经领会,越看越入神,但见张三丰双手圆转,每一招都含着太极式的阴阳变化,精微奥妙,实开辟了武学中从所未有的新天地。】 练成第七层乾坤的张无忌想象不到太极的高明,旁白说明太极开辟武学中的新天地。即以前的借力打力的武学和太极也是不同的。 第六,【拳诀言道:‘双重行不通,单重倒成功’。双重是力与力争,我欲去,你欲来,结果是大力制小力。单重却是以我小力,击敌无力之处,那便能一发成功。要使得敌人的大力处处落空,【我力虽小,却能胜敌】,这才算是武学高手】 【双足离地,身子凌空,其行动之不能自如,已到极处,所有招数劲力,纯须顺应对手,要从不由自主之中而得自由自在,可说是武学的最高境界,而胡斐之所不明者,也正在此】 太极的奥义是用小力胜大力才是武学高手,在不由自主中的自由自在的最高境界。 【但如国师所发这般巨力,却见所未见,闻所未闻,一时不明是何门道,当下使动七十二路空明拳,以虚应实,运空当强。这么一来,虽教国师的巨力无用武之处,【但要伤敌,却也决无可能】 周伯通的空明拳只能让金轮的巨力落空,但【要伤敌是绝无可能】,这样的武学在太极面前连武学高手都算不上。周伯通绝无可能做到在不由自主中得自由自在。 最后还是用旁白定位:【这一番大笑,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、继往开来的大宗师】 【他以自悟的拳理、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《九阳真经》中所载相生相克的内功相发明,创出了【辉映后世、照耀千古】的武当一派武功】 【后来北游宝鸣,见到三峰挺秀,卓立云海,于武学又有所悟,乃自号三丰,那便是【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】的奇人张三丰】 纵观金庸武侠只有三个人能达古今级别的评价,一个是达摩祖师,一个是张三丰,一个是独孤求败。以武学修为来说这三个才是金书的天花板。 周伯通有什么资格来比张三丰? |